安宁生物
020-89083898
NEWS
新闻中心
COMMENTARY

加州鲈养殖如何面对高温“烤”验?
来源: | 作者:pmo497030 | 发布时间: 2019-07-05 | 69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7月份即将迎来小暑、大暑两大节气,近期气温频创新高,而不喜高温的加州鲈在此季节面临着几大养殖难题:
  1、温度高吃料情况不佳;
  2、加州鲈处于热应激状态,肝脏亚健康;
  3、高温期暴雨和杀虫后极易缺氧;
  4、烂身、溃疡等顽固性疾病高发。
  因此广大养殖户朋友需要重视以下几点:
  1、投喂时间调整;
  2、保持池塘溶氧充足;
  3、强化护肝力度;
  4、化学型、生物型双向改底;
  5、菌主肥辅的调水思路。
  水质管理
  
  1、由于池塘水温与溶解氧呈负相关,加之高温期水体生物代谢旺盛、投喂量大导致底呼吸加强,耗氧加剧,因此该月份池塘常常出现溶氧不足的情况。鉴于该季节池塘残饵、粪便等有机质较多的特征,调水方式以菌主肥辅为核心,即多使用异养菌搭配自养菌全方位分解有机物,适当补充有机肥稳定藻相。
  2、高温季节蓝藻爆发也是常态,高温、高pH、氮磷比失衡和水体静止是蓝藻易发的几大诱因,一般池塘每亩放100尾左右半斤以上规格的白鲢对蓝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。
  3、高温季节浮游动物爆发对水体藻相影响严重,白天中午池塘边“猛子”扎堆,大量摄食藻类,水体迅速变浊,导致水体缺氧、鱼浮头等。可使用阿维菌素全池泼洒。
  底质管理
  七月上旬仍处于梅雨季节,虽然今年雨水相对偏少,但是高温期间的雨水骤降极易引起池底有害物质上翻;老口塘的残饵、粪便等有害物质的积累过多、新口鲈鱼苗塘该季节投喂量也较大,会引起底呼吸加强,容易缺氧,影响鱼类摄食。
  投喂管理
  加州鲈不喜高温,导致该季节很多塘口吃料情况欠佳,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处理方式:
  1、早上一餐提前至刚出太阳的6-7点,下午一餐延迟至7点左右,避开阳光直射的高温时段;
  2、有条件的可在投料区域搭设遮阳网;
  3、水资源便利的可以打井抽取低温井水注入投料区域。
  病害防控
  1、烂身、溃疡
  可由嗜水气单胞菌、丝囊霉菌等病原引起,并时常继发感染孢子虫等寄生虫;锚头蚤处理不及时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发病初期,鱼体表出现若干红色小斑点(俗称“花身”),随着病情发展,斑点逐渐扩大至大小不一的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病灶。病灶部位鳞片或鳍条脱落,肌肉腐烂,严重时露出骨骼。
  2、虹彩病毒
  加州鲈鱼的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虹彩病毒属。流行季节主要是7-8月,水温30-32℃,夏季高温季节较为多见,急性发病时,短时间可使大部分鱼死亡。该病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大片溃烂,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,病鱼体色变黑,肝、脾、肾肿大并伴有出血。
  由于对加州鲈鱼虹彩病毒发病机理、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,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,一般的治疗效果也不佳,水温下降病情会缓解。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:
  ① 加强对加州鲈鱼苗种的检测,避免将病鱼带入;
  ② 发现病鱼时及时捞出,避免与其他健康鱼接触;
  ③ 保持水环境稳定,防止应激因素;
  ④ 使用刺激性小的杀菌药,防细菌继发感染。
  3、诺卡氏菌病
  加州鲈诺卡氏菌病在4-11月均有发生,发病高峰为5-7月,以水温在25-28℃时发病*为严重,死亡率较高,主要危害成鱼,自然发病率15%,发病后死亡率可达80%。近年来,诺卡氏菌病有愈来愈烈的趋势,发病鱼规格也越来越小。
  感染诺卡氏菌的病鱼,初期体表无明显症状,仅出现局部小的出血点,反应迟钝、食欲下降、身体发黑、常浮于水面。随着病情逐渐加重,鱼体黑色逐渐加深或出现了白色、淡黄色结节,病灶出现溃烂出血,形成溃疡,严重者出现瘘管致死。解剖病鱼鳃、肌肉、肝脏、脾脏、肾脏以及鳔中也出现许多黄白色结节。从病灶中可分离出大量淡黄色、不规则、形似沙粒的菌落。